发布时间:2023-06-21分类:媒体报道责任者:ly浏览: 次
来源:南宁晚报 时间:2023年6月20日
http://www.nnwb.com/nnwb/20230621/html/page_03_content_001.htm
作为中国古代典籍文化的精华之作,《永乐大典》“合古今而集大成”,诸多佚文秘笈、典章制度因此得以流传后世。尽管《永乐大典》闻名遐迩,却很少有人见过其真容。它究竟是一部怎样的典籍?又有哪些与广西有关的故事?
全书共22877卷约3.7亿字
“盛世修书”是中国数千年来的文化传统。明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雄心壮志的明成祖朱棣命人主持编纂一部大型类书。149位参与纂修的人员耗时一年多编成,朱棣阅后赐名《文献大成》,但并不满意,认为“尚多未备”。永乐三年,朱棣命姚广孝、解缙等人增修此书,更招揽了2000多名“天下文艺之英,济济乎咸集于京师”。永乐五年(1407),新修的类书定稿,朱棣审定后赐名《永乐大典》并亲自作序。全书于永乐六年正式完成。《永乐大典》中的广西故事
作为皇家藏书,《永乐大典》版式之美、纸张之良、书写之秀、插画之工,尽显皇家气魄。令人痛心的是,历经时代变革,《永乐大典》屡遭浩劫,大典正本至今下落不明,重录于嘉靖之末的副本也星散飘零,现仅400余册、800余卷及部分零叶存世。目前,国家图书馆共收藏《永乐大典》224册(其中62册现暂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值得一提的是,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解缙与广西也有一定的渊源。据史料记载,解缙通经史,工诗文,善书法,与徐渭、杨慎并称明朝三大才子,是明朝第一位内阁首辅。永乐五年(1407),解缙任广西布政使司参议。在广西一年多的时间里,解缙在桂林府、梧州府等地留下了足迹,并创作了不少吟咏山水的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