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09分类:媒体报道责任者:bgsbgs浏览: 次
来源:广西日报 时间:2023年6月9日 记者:秦雯
3年多时间,线上线下开展活动超1500场次,足迹遍布广西14个设区市110多个县(市、区),参与群众超1000万人次……近日,“走读广西”——文旅融合背景下的全民阅读推广新模式项目入选中宣部出版局“2022—2023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追寻“诗”与“远方”,让我们一起——走读广西 阅享美好。
1 书香为伴,阅览八桂风华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广西,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山水清秀、风情浓郁、文化厚重。行走在八桂大地,读懂广西,读懂家乡,读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勤劳善良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明密码,“走读广西”通过一本本桂版好书、一场场文旅主题活动,为人们打开一扇扇了解广西的窗口,用发现的眼光去探寻,用探寻的眼光去发现八桂之美。
最美人间四月天,桃花细雨润绵绵。2020年4月,20辆自驾车从桂林图书馆出发,开启“走读相思埭”文化体验之旅,正式拉开了“走读广西”序幕。把阅读推广活动办到景区,文史学者户外直播,摄影专家现场教学,沉浸式解读“喀斯特”的故事……广西首次“走”与“读”融合的成功实践,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阅遍八桂山水,读懂广西故事。由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创新打造的“走读广西”活动以全区各地各级公共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场馆馆藏和地方文旅资源优势为依托,突出民族团结、红色文化、山水文化和亲子阅读等主题,通过展览讲座、自驾游、研学游等线上线下创新实践阅读推广方式,深入探索公共服务新模式,让“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有机融合。3年多来,“走读广西”线上线下开展活动超1500场次,足迹遍布广西14个设区市110多个县(市、区),参与群众超1000万人次,引发广泛关注,上海、广东、浙江、海南等地借鉴推出相关活动,广西经验全国推广。
自治区图书馆将“走读广西”品牌与“清廉广西”建设相融合,设置“廉政文化书柜”及“廉政文化读书角”,举办“风清气正展新颜——走读广西廉政文化展”“新中国反腐倡廉大事记文献展”,通过读书、听歌、看展、游览等多种形式,弘扬廉政文化,倡导清风正气。
在桂林,跟随总书记脚步走读湘江战役、寻访原生态传统古村落、“满城书香阅桂林”红色资源展播等活动火热开展,“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播放广西红色历史文化、桂林抗战文化等专题视频,让游客从不同角度了解广西。
在南宁,读者在市图书馆“南宁印记”主题馆内,聆听《邕州知州苏缄》现场说书,欣赏馆藏文献改编的南宁白话民谣新编《南宁老街歌》表演,阅读丰富的文献资料,行走字里行间,对话邕城古今。
在北海海丝首港景区,孩子们在家长的陪伴下在通过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自主研制的海丝智慧棋,“重走”海上丝绸之路,现场绘制“千年丝路我来绘”长卷,了解中国与世界交往的历史和成就,聆听民族绘本《壮锦》《欢歌曼舞·三月三》的动人故事,感受壮乡风情。
在钦州,孩子们通过“向海而兴·向海图强”海洋科普主题研学活动深入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知识以及生态系统完整性的重要意义,海洋强国梦在少年儿童心中扎根生长。
在梧州,市图书馆六堡茶书屋为读者提供《茶船古道》《思辨六堡茶》等茶文化相关书籍700余种,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受邀开展六堡茶文化阅读分享活动,彰显中华茶文化的历史魅力和时代风采。
在河池,人们带着《文化广西》《非遗广西》的书香走进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体验“蓝靛染”“跑纱”“粘膏画”等民族服饰制作工艺;走进王尚小学欣赏国家级非遗项目铜鼓舞《勤泽格拉》,鼓声隆隆,演绎出动人心魄的千年古韵,升腾起热血激昂的文化自信。
山清新、水灵动、海浪漫,壮美八桂在阅读行走中可亲可感;山歌迎客、绣球传情、铜鼓祈福、壮锦达意,多彩非遗在互动体验中可知可叹。“走读广西”把“知行合一”的理念运用到阅读推广和公共服务上,让人们在行走中阅读,在旅途中感悟中华文化,走出了一条“诗”与“远方”交融并行的创新之路。
“高铁读书驿站”洋溢书香(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悦心读书会”非遗体验(秦雯/摄)
“绘本走读之旅”研学场景(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走读南国抗战之旅”活动现场(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供图)
2 创新为钥,开启全民阅读新模式
最是读书能致远,八桂大地书香浓。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将全民阅读作为建设民族文化强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创新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全民阅读活动。通过设立“广西全民阅读月”,打造“遇见好书”“走读广西”“红湾”主题阅读体验区等阅读品牌,评选发布“遇见广西好书”年度榜单,建设“农家读书角”,发行全民阅读文化惠民卡,升级改造新华书店等,让书香八桂建设成果更多惠及全区各族人民,阅读日渐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静水流深,久久为功;夯土培基,花开有时。“走读广西”入选“2022—2023年全民阅读优秀项目”是对我区全民阅读工作的高度认可,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利来友表示:“广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贺信精神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全区上下联动,加强阅读内容引领,突出文化惠民便民,推动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
突出文化品牌培育打造,推动阅读活动求新求实,“走读广西”开创了全民阅读新模式,在理念、机制、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求变出新——
健全机制,聚合力、成体系——“走读广西”由自治区文旅厅统筹实施,自治区图书馆、桂林图书馆等省级公共文化机构示范引领,全区各级公共图书馆联动开展,“自上而下”统一主题、主线,对场馆和景区、文献和文化、活动和线路、文创和纪念品、读者和游客等资源要素进行优化整合,提供指导意见和科学方案。
创新内容,立根本、聚人心——在活动实践的过程中,注重共性与个性结合,注重区、市、县联动,注重跨行业协作,主题联展、区域研学,地方特色品牌项目等不断涌现。关注少年儿童,引领亲子阅读,“绘本走读之旅”研学常态化举办,将绘本场景搬到现实之中,书本知识通过手工体验形式呈现,形成研学新模式,通过大声读、动手做,让孩子们爱上阅读,为少年儿童系好人生的第一颗纽扣。
丰富形式,广覆盖、见实效——广西17家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联合策划,发布“走读广西”城市主题系列趣味推文,内容紧扣各地特色文化,结合风景名胜、民族风情、历史文化、非遗、美食等资源,集趣味性与知识性于一体,点击量频创新高。“走读广西 书香旅途”自驾采风活动开展,“车上阅读、下车归还”的旅行阅读生活成为现实;“党旗高高飘扬——广西人游广西·走读南国抗战之旅”活动在南宁、来宾、崇左三市展开,首次将“广西人游广西”旅游IP与“走读广西”文化IP进行有机融合。联合广播电视等媒体,推出“走读广西·遇见好书”节目,“走读广西”融媒体栏目,推荐了《秀儿——“时代楷模”黄文秀》等一批桂版好书,讲好广西故事,打造旅途文化风景线。
3 特色为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更好地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服务社会发展。在文旅融合背景下,“走读广西”通过优化整合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和地方特色文旅资源,让读者走出图书馆,走向广阔天地。各级文旅部门和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积极联动,为大众提供更便捷、更丰富的公共服务。
夯实基础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成功打造全国首个跨行政区域的图书馆联盟共同体——北部湾经济区图书馆服务联盟,南宁、北海、玉林、防城港、钦州、崇左6市公共图书馆借阅系统成功联网,400万册图书通借通还,读者可“一卡借遍六城”。2020年,全国首家“高铁读书驿站”在钦州东站落成,随后北海、来宾、南宁等地的高铁读书驿站陆续建成,文化随着四通八达的高铁网络流动起来,带着书香去旅行,车站成为“走读广西”的“文化驿站”。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李国新认为,建设高铁读书驿站是广西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全民阅读的创新举措,为我国优化公共文化设施布局、提升公共文化空间品质开辟了新天地。
聚焦数字化服务,拓展阅读空间。创新推出《走读广西·公共文化场馆导览图》《走读广西·红色文献地图》等文创地图,在全区各级各类公共文化场馆、景区景点免费发放,为公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资讯。积极探索新技术传播方式,广泛应用移动终端、微信公众号等提高服务效能。如自治区图书馆联动全区市级公共图书馆,开展线上“走读广西”活动,带领读者“云游”广西美景、“云听”广西故事,有效促进地方文献资源和文旅资源转化。
聚焦重点活动,建设书香八桂。2021年起,自治区文旅厅连续两年制定并印发“走读广西”相关实施方案,聚焦“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喜迎二十大”主题,开展“党旗高高飘扬·走读广西”“奋进新征程·走读广西”等系列活动。全区线上线下联动开展“走读广西 八桂美圕”展、“百年峥嵘 红图巨变”——广西公共图书馆发展掠影等主题展览,集中展示广西各级公共图书馆发展成就。
我区通过“走读广西”模式,延伸公共服务触角,拓展空间渠道,将更多优质文化服务送到人民身边,让阅读形式更灵活、公共服务更鲜活。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巫志南认为,“走读广西”以红色文化、党史学习为核心内容,以阅读服务社会化、常态化、生活化为基本方式,持续在全区开启线上线下紧密联动之旅,深化了文化和旅游融合,推动了城乡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优质均衡发展,有效带动了全域城市乡村特色文化传播及服务创新。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行走因阅读而丰富,阅读因行走而充盈,厚植书香底蕴,坚定文化自信,让我们在“走”与“读”中感悟中华文明,激扬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