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6-15分类:媒体报道责任者:ly浏览: 次
来源:中国—东盟传媒网 时间:2023年6月14日
http://www.china-asean-media.com/show-147-26548-1.html
将于6月19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18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的主题是“智慧图书馆建设与阅读推广”。作为一个走过了17载春秋,助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及文明互鉴不断深入的国际性论坛,今年将主题定为“智慧图书馆建设与阅读推广”,其深意值得关注。
近年来,“智慧图书馆”逐渐成为相关从业者热议的前沿话题。究其原因,随着数字化应用的普及,“智慧城市”成为人们对明天的想象。而承载着公共文化生活记忆与未来的图书馆便是这一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描摹出更智能友好和灵活可持续的社会生活图景。
如今,中国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已广泛面向全国各地的读者。图为2023年中国科技活动周期间,国家图书馆联合全国公共图书馆推出的数字阅读微信小程序页面 图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蓝图”因应而生
由全球1500多所图书馆组成的国际图书馆联合会在业内广有影响力,据了解,他们把今年“世界图书馆大会”的讨论核心定为:探索图书馆如何为一个人人都有机会享有服务的包容性社会做出贡献。
历史悠久的东南亚图书馆员大会,近年来开始围绕“数字化”“加强馆际网络、国际伙伴关系连接”“下一代图书馆”等议题加深探讨和谋篇。可见,智慧图书馆“热”门的背后,是对智慧化的“冷”静思考。
对于“智慧图书馆”的清晰模样,学界和从业者还众说纷纭。但无一例外地,都提到了资源、管理和空间的智慧化,即运用新技术,增强馆藏的容量和馆际文献互递的体量与速度,向“无所不包、无所不有”看齐;提高服务的自动化,以便管理员可以专注于更复杂的活动;为人们带来颠覆性的入馆和借阅体验等。
放眼东南亚,以新加坡国家图书管理局(NLB)为中心枢纽的30多座新加坡图书馆和档案馆网络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最好的图书馆系统之一,从他们的发展,或许可以窥见“智慧图书馆”的实践路径。
2020年,NLB在智慧化的“潮头”提出了“图书馆和档案馆2025蓝图(LAB25)”。NLB的首席执行官Ng Cher Pong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AI、VR等智能技术颠覆传统生活的时代,NLB对这些技术的发展和相应的适应需求保持关注,以便齐头并进。”
LAB25的四大愿景分别是:建立学习型市场、培养有思想的公民、培育新加坡故事讲述者和成为弥合差距的社会均衡器 图源:National Library Board
据了解,LAB25旨在邀请各方重新构想图书馆和档案馆的未来,探索与公众联结的新形式,并改变内容的展示和体验方式。
在此蓝图下,NLB正在进行3个方向探索:全渠道运营,打通和做优服务于不同对象如读者、赞助商等的通路;将图书馆“搜索”服务转变为“探索”机会,让读者有机会加深乃至扩展对兴趣领域的认识;改变与读者的互动方式,让优质馆藏(内容)在生活中的线上线下情境露出。
新加坡图书馆网络正在开发更加身临其境的读者体验。图为一个新加坡图书馆配备的结合传感器和显示器的讲故事房间,当提到一只老虎时,它会出现在墙上并发出一声响亮的吼叫 图源:GovInsider
“行动”蓄势而发
有了相关人员的关注与推动,“智慧图书馆”的到来令人期待。而在智能硬件普及前,许多图书馆正在优化“智慧”的服务,以启发人们对可持续阅读生活的向往。
菲律宾国家图书发展委员会(NBDB)近年推出的“书角无处不在(Book Nook)”项目被认为具有文化赋能的战略意义。Book Nook在全国偏远和条件欠缺的地方设立了52个阅读和讲故事空间,为人们提供现场和远程的阅读服务。在菲律宾文教界看来,每个人都成为国家的读者,世界也更会来阅读菲律宾。
Book Nook除了为不同社区提供阅读空间,还成为了故事分享的平台,形式有口语、歌唱、表演工作坊等,逐渐成为一个“活跃的文化空间” 图源:The Grid Magazine
中国幅员辽阔,图书馆服务革新则以省为单位展开了许多本地化的探索。以广西为例,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在2020年推出了“走读广西”品牌,鼓励各地图书馆充分发挥馆藏和地方文旅资源的优势,让人们随时随地可以建构阅读生活。例如今年3月,自治区图书馆在广西绿盾国防教育基地绿意盎然的环境里带领读者了解《广西鸟类图鉴》,现场鸟语和书香亲切可感,是阅见知识,也是邂逅春天。
自治区图书馆为给读者提供“观看、聆听、体验三位一体的沉浸式阅读感受”,在当天读书会的最后,还带领读者DIY制作风车,手绘春天 图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不论图书馆是为了读者“走出去”,抑或是带领读者“走出去”,都蕴含着重建图书馆在人们生活里的角色和意义的追求,以便读者再“走进来”。
而建设智慧图书馆,则是为了每当人们“走进来”,也将以更好的姿态“走出去”。这样双向互惠的希冀,在跨文化交流中也同样存在。
在6月19日举行的第18届中国—东盟文化论坛上,会有什么样的探讨和倡议让我们更好地遇见“智慧图书馆”呢?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