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08分类:媒体报道责任者:浏览: 次
3月28日,由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图书馆共同承办的“古籍保护课程和《百部经典》课程进校园”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举行。
启动仪式现场 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国家图书馆原馆长熊远明在题为《挖掘古籍文化价值 赋能AI技术》的讲座中,以数字化时代的文化传承视角,阐释了古籍资源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的独特价值,展望了新兴技术在古籍保护工作中的运用前景。
《挖掘古籍文化价值 赋能AI技术》讲座 供图 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
启动仪式后,与会嘉宾和在校师生参与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带来了“三月三对山歌”雕版印刷、“四时读书乐·春”凸版印刷、“说文解字 书海谜踪”《百部经典》猜谜、“甲骨启智·寻迹广西地名”及“甲骨文十二生肖”趣味集章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带领师生们体验传统技艺之美。当“壮族三月三对山歌”纹样在宣纸上随着雕版印刷呈现,甲骨文地名谜题被逐一破解,现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与欢笑声,生动诠释着“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深刻内涵。
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摄影 詹偲婕
此次古籍保护课程和《百部经典》课程走进广西民族大学的活动,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古籍文化的魅力,带动他们积极参与到古籍保护和传承行动中。今年,相关活动还将陆续走进区内多所高校,为广西学子送上精彩纷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盛宴。
下一步,广西壮族自治区图书馆将进一步发挥好“中华经典传习所”“广西典籍博物馆”作用,以“跟着《永乐大典》走读广西”获评中华传统晒书活动优秀案例为动力,持续创新“汲古润今”“经典传习”“承典焕薪”等活动品牌,通过古籍修复技艺传习、经典文献研读等活动形式,构建起“保护—传承—创新”三位一体的文化生态,推动古籍保护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工作走深走实,助力广西新时代古籍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文 蔡俊聪 实习生詹偲婕)
编辑:林姗婷
原文链接:https://gx.cri.cn/2025-03-29/11e44f02-b70e-689c-60f6-1b452e1c9bc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