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资讯/媒体报道

[广西云-广西日报] 古籍会说话?广西图书馆带你玩穿越

发布时间:2025-04-24分类:媒体报道责任者:浏览:

分享到:
广西云-广西日报|记者 秦雯
2025-04-23 19:32
该文章发布于文体频道

历史名人互动墙、体感翻书机、广西十二世居民族智能交互屏、《廖江竹枝词》沉浸式互动空间、“一起做碗广西米粉”互动游戏……4月23日,广西图书馆原创展览“钟灵毓秀 桂生于斯——典籍里的八桂文化展”在该馆阅览大楼开展。展览以典籍为脉、科技为媒,以馆藏典籍和地方特色数字资源为核心,利用数字技术让典籍“活起来”,致力打造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沉浸之旅。

image.png


“一起做碗广西米粉”互动装置


展览分为历史传承、多彩民族、人杰地灵、山水人文、物华天宝5个部分,沉浸式讲述典籍里的广西故事。展览共展出广西图书馆馆藏古籍50余件,包括《四库全书》零本《文苑英华》,清道光二年(1822)清远楼刻本《峤西诗钞》,清代广西诗人王鹏运、龙继栋撰写的珍贵手稿本等。


展览还首次公开展播了广西图书馆依托“人口较少民族口头传统典藏计划”采集到的原生态音频,包含京族民歌、仫佬族古歌等珍贵素材。同时,展览还依托广西图书馆丰富的自建数字资源,在不同展区展板上配有相关专题片二维码,扫码即可观看视频……


通过多元化的展现形式,读者不仅可以从典籍里了解了广西别称“八桂”的由来、广西建省之始的记载,还能“遇见”岭南最早的经学家、《全唐诗》收录诗最多的广西人、广西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等历代先贤,全面、系统、深入地了解广西,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Citywalk。


image.png

沉浸式互动空间。


《廖江竹枝词》沉浸式互动空间是本次展览的亮点展区。该空间根据清代诗人韦华丰所作《廖江竹枝词》十八阙长诗绘制的长卷为蓝本,利用MR技术、多模态感知和光粒子级的3D动态渲染,打造虚实交融的沉浸式互动空间,以光影声电再现诗词中记载的“三月三”场景,当观众触发互动开关,唱山歌、碰彩蛋、弹天琴、跳竹竿等场景马上动起来,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原生态歌圩的热闹场景。


image.png

image.png


读者观展。


为了让展览更具体验感和参与性,展览还特设多种智能互动装置。其中,广西十二世居民族智能交互屏,聚合图书、期刊、音视频等多类型馆藏数字资源,根据不同民族不同主题进行专题展示,同时辅以互动小游戏,为读者提供多模态数字阅读体验,展示广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展厅还设置了历史名人互动墙、体感翻书机、触屏数字阅读机等智能设备,引导读者“翻阅”古籍,品阅历史墨迹,了解典籍背后的名人与诗词,通过技术赋能,实现典籍的活化利用。


image.png

image.png


集章活动。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广西图书馆将持续深挖“钟灵毓秀 桂生于斯——典籍中的八桂文化展”的内容,围绕典籍中的广西山水名胜、广西世居少数民族、广西风物等主题,以“技术赋能+资源活化”的理念,策划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让广大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壮美广西的风土人情,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

编辑:柳思羽
责任编辑:覃浏榴

值班主任:刘山


原文链接:https://apph5.cloudgx.cn/article/sync1915005898329731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