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第30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广西图书馆化身“文化磁场”,吸引众多读者前来赴一场书香之约。从“手绘华南”的文旅印章打卡,到“共读半小时”的名著赏析,再到“典籍里的八桂文化”沉浸式展览,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创意体验,让这个读书日格外“有料”。
当天一早,广西图书馆文化长廊前已排起长队,不少读者正等待集齐“手绘华南”系列印章。南国早报全媒体记者看到,这些精心设计的印章融合了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的地标建筑与人文元素,配以不同颜色的彩油,生动呈现了“华南F3”的自然风光与民俗特色。

读者正在集章。
上午10时,2025年粤港澳桂琼“共读半小时”活动在该馆“戴敦邦重温四大名著书画展”展厅拉开帷幕。馆员带领读者品读《西游记》经典片段后,中华传统文化高级教师蒙红程结合展览画作深入解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精彩章节,让现场读者领略到文学与绘画艺术交融的魅力。

蒙红程老师正在给小读者讲解。
与此同时,“钟灵毓秀 桂生于斯——典籍里的八桂文化展”也吸引了不少文化爱好者前来。展览以典籍为脉、科技为媒,系统整合广西图书馆馆藏典籍与前沿数字技术,打造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沉浸之旅。其中,“廖江竹枝词”沉浸式互动空间运用MR技术等还原“三月三”歌圩盛况,读者可体验唱山歌、跳竹竿等民俗活动;广西十二世居民族智能交互屏则整合图书、音视频等数字资源,让观众在趣味游戏中了解民族文化。

读者正在交互屏前了解民族文化。
本文由南国早报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