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4-24分类:新闻动态责任者: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中心浏览: 次
4月18日,广西图书馆原创展览“钟灵毓秀 桂生于斯——典籍中的八桂文化展”正式开展。
本次展览以典籍为脉、科技为媒,系统融合广西图书馆馆藏典籍与前沿数字技术,打造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沉浸之旅。展览从“历史传承”“多彩民族”“人杰地灵”“山水人文”“物华天宝”5个单元,系统全面展示广西历史文化和民族风采,旨在宣传和弘扬广西优秀文化,讲好广西故事,树立文化自信。
此次展览共展出馆藏古籍50余件,有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四库全书》杭州文澜阁存世零本《文苑英华》、壮族师公教唱本代表性经典《鲁班唱》、明嘉靖时期郭云鹏刻本《曹子建集》,以及明万历二十四年广西布政使司左布政使熊惟学主持刊刻的《王文成公全书》,清道光二年(1822)清远楼刻本《峤西诗钞》,清末四大词家之一、广西诗人王鹏运和清代广西名家龙启瑞之子龙继栋撰写的《王龙唱和词》珍贵手稿本等。同时,为推广广西图书馆丰富的自建数字资源,展览还针对性为展板内容配置了相关专题片,读者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即可观看视频。此外,展览还首次公开展播了广西图书馆采集到的原生态音频,包含京族民歌、仫佬族古歌等珍贵素材,通过多元化的展现形式,呈现八桂大地的典籍文化与民族记忆,丰富读者观展体验。
为了提升体验感和参与性,展览特设多种智能互动装置。“廖江竹枝词”沉浸式互动空间是本次展览的亮点展区和技术核心部分,该空间以广西图书馆根据清代诗人韦丰华所作《廖江竹枝词》十七阙长诗绘制的长卷为蓝本,利用MR技术、多模态感知和光粒级3D动态渲染,打造虚实交融的沉浸式互动空间,以光影声电再现广西经典诗词中记载的“三月三”盛景。在该空间中触发互动开关,唱山歌、碰彩蛋、弹天琴、跳竹竿等场景即刻动起来,使读者犹如置身原生态歌圩的热闹场景中。
“廖江竹枝词”沉浸式互动空间
广西十二世居民族智能交互屏,突出展示广西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通过复合式设计、响应式开发、云计算技术聚合图书、期刊、音视频等多类型馆藏数字资源,并根据不同民族不同主题进行专题展示,同时辅以民族互动小游戏,为读者提供多模态数字阅读体验。
广西十二世居民族智能交互屏
此外,展厅还设置历史名人互动墙、体感翻书机、触屏数字阅读机等多媒体互动智能设备,引导读者“翻阅”古籍,品阅历史墨迹,了解典籍背后的名人与诗词,通过技术赋能,真正实现典籍的活化利用。
近年来,广西图书馆致力于以丰富的馆藏文献、海量的数字资源、先进的展陈手段和完善的服务功能,向读者展示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打造了“《廖江竹枝词》里的三月三”特展、“羽光闪闪的《百鸟衣》:诗意的传说”特展、“钟灵毓秀 桂生于斯——典籍中的八桂文化展”等具有广西典籍特色的原创性展览。
下一步,广西图书馆将持续深挖“钟灵毓秀 桂生于斯——典籍中的八桂文化展”的内容,围绕典籍中的广西山水名胜、广西世居少数民族、广西风物等主题,以“技术赋能+资源活化”的理念,策划多层次、多角度、多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让广大读者更直观地感受壮美广西的风土人情,用阅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用书香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注入文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