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红玫瑰与白玫瑰》等看张爱玲小说的爱情书写
张爱玲的作品篇篇都是精品,张爱玲小说总体的特点是极少正面的写重大事件和时代的主旋律,而是对世人、世情这种冷眼旁观的态度叙述日常的生活,张爱玲很尊重每一个普通人的世俗生活。通过普通人世俗的生活,他们感情里的沉浮悲喜,揭示了时代的真相以及人性的真实。主要面向是人性真实层面灰色的地带。所以张爱玲的作品深深的有她本人对人性、对时代、对社会的理解烙印,其中既有体谅悲鸣,也不乏刻薄和嘲讽。尤其是她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倾城之恋》《金锁记》《封锁》等等一系列作品,都非常值得仔细研读。因为时间关系,我主要选取了两部觉得有代表性的作品,一部是《红玫瑰与白玫瑰》,一部是《倾城之恋》。第一部主要看到的是女作家对男性心理深刻的透视,第二部她女性的心理同样把握得非常的到位。
《红玫瑰与白玫瑰》绝对算的得上是张爱玲小说中最为出色的一部,所谓的红玫瑰与白玫瑰指的是两类女性,白玫瑰指的是妻子,她代表的家庭和安稳;红玫瑰代表的是情人,一种刺激,一种诱惑,一种隐秘的快乐。从张爱玲的小说里,我们归可以发现她在写情的时候,始终给我们呈现出一种持久的荒芜感,一种苍凉感。因为她笔下的每一个任务不管有多少经历,归根到底,他们的本质都是孤独的,都是寂寞的。《倾城之恋》。从小说的题名表面上看,是一个非常值得尊重的一个爱情,但实际上我们看完了小说以后发现这是一场没有多少爱情的爱情传奇,因为香港这座城市的倾覆和沦陷而成就了一对男女的婚姻。张爱玲思考了女性的出路,在没有经济独立自主的观念的一些女性里,张爱玲看到她们的出路无非就是婚姻。 “现代婚姻是一种保险,由女人发明的。”她觉得普遍的女人是爱婚姻的,就连有了一次婚姻不幸经历的白流苏同样还是要再找一段婚姻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场所,这是白流苏的无奈,也是张爱玲对女性命运的一种思考。
张爱玲作为40年代的作家虽然和我们当下的人产生了一定的审美距离,但张爱玲还是依然很热,这也是今天我们为什么选择她作为一个话题来谈论。2000年是一个时间点,电影《色诫》引起了非常大的争议。到2009年的时候,张爱玲的自传体遗作《小团圆》出版,因为里面有很多自传体,又反过来重新研究张爱玲。她的热不仅是在研究界,在读者已经蔓延到了公众的领域,可以说张爱玲的现象实际上是完成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由于价值观的多元化,张爱玲小说里表现对爱情的怀疑,越来越能受到当下人,尤其是白领阶层的普遍接纳。现在阅读张爱玲已经成了一种时尚。张爱玲的读者都是受过一定教育的,其中以白领阶层和大学生群体为主。从这个趋势来看,也就是张爱玲的作品和在当下在很多的情况下是被当成一种小资的符号,是被当成一种时髦的符号。
时尚的阅读也好,深刻的阅读也好,都是对张爱玲的一种关注。而张爱玲本人和她的作品显然是值得拥有这样持续的关注。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