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讲堂

首页/品牌活动/八桂讲坛/讲座回看/经典阅读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从诗经到元曲的语言美感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从诗经到元曲的语言美感

主办单位:漫谈中国古代诗歌从诗经到元曲的语言美感

主讲人:经典阅读

时间:2018-06-16

讲座类别:经典阅读

浏览:

漫谈中国古代诗歌从诗经到元曲的语言美感

本次的讲座是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和分享几千年来中国古典文学史上韵文这么一些精华,来体现它的美,

从端午节引入我们今天的交流活动,宋代很著名豪放派诗人的代表,词可以分两类,一类是豪放;一类是婉约的词。我这个题目叫修辞,修辞这个概念我们怎么理解,可能在中小学语文教学里面仅仅是指用比喻、夸张、拟人这样的手法,其实这个只是狭义的修辞,广义的修辞有句话叫“修辞立其诚”,从广义理解是更广泛的活动,只要对语言进行加工、润色、挑选就是修辞活动。

什么叫诗歌,深个属于韵文,我们中国古代的文章分为两大类,一类叫散文,一类叫韵文,散文是广义的,是跟韵文相对的,诗歌属于我们韵文里面的一种,最早的诗歌,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的,它的产生很简单,就是我们人在劳动生活过程中,我们内心里边充分了要说的话,这个时候我们一激动就把它说出来了,可能会有一些简单的曲谱,跟这个曲谱结合在一起,最早的时候我们韵文跟音乐结合在一起,甚至跟舞蹈结合在一起,后来韵文很多,就脱离了音乐,成了文人创作一种简单的案头之作。

接下来简单讲一下意象、意境、节律。诗歌不像小说,它没有情节性,它的就是诗人当时一种情绪,可以托物言志,从我们的身边讲起,或者直抒胸臆直接讲我们的感受。

中国古代文体分为散文和韵文两大类,韵文包括诗词曲赋,本来诗词曲赋都是音乐文学。诗歌的起源于发展,我们现在能够看到记录最早是4000多年前,从出土的文物里边看到有这样一首很简单的诗歌,像刚才讲到民谣一样。

到了汉代有一个汉乐府,实际上是一个音乐机构,当时朝廷在地方上设的音乐机构,他的作用有这么几个功效,一个收集民歌、了解民情,因为诗言志,有很多民情、民心就是从诗歌里面反映出来的。然后培养乐工来演艺,还有一个为朝廷的祭祀大殿来创作一些音乐。汉乐府收集的这些都是民歌,到了中唐时期 ,像白居易,当时唐朝安史之乱开始没有这么繁盛,人民的疾苦,我们说文学作品是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我们看到整个诗坛的诗风开始转入感伤,到晚唐的时候诗风更加萎靡,

词最早的时候其实在隋唐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最早不是文人创作而是出现在酒肆阁楼里面的歌妓他们在弹唱的,所以表现都是那种情感、离愁比较香艳这样一些情感。宋词到了北宋和南宋的时候,大多数文人主要的创作就是用这两种,韵文这样的创作方式进行文学创作。到了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但这个划分不是界面分明,所以生活也会改变诗人的风格。到了元代,宋元以后,城市的经济发展起来了,就出现了很多现在讲的文化生活,诗歌的语言也丰富多彩起来,更能体现人的个性

接下来便提到诗歌语言,诗歌语言是很华丽工整的,诗歌语言的创作他的风格也可以是多样的,比如说有时候可能是很含蓄,或者很淳朴的,也可以是很华丽的。绮丽飘逸的语言。诗歌语言有意象语言,情感语言和象征语言。

然后是特定称谓语,讲到秋水的时候讲到莹莹的秋波,眼睛很亮的时候好像有水,因为秋天的水很幽深,很清轻的,讲鸿雁来宾,我们知道冬天南飞,春天以后要往北飞,人们把它当做传信这样一个载体,同时还进到“尺素”,指的是书信。

诗歌里面化用前人的诗句,我们经常在读诗的时候发现,这两句诗是这首诗,写诗可以化用前人的诗,这个不算抄袭,但是化用要化用得好,

讲到炼字,锤炼字词句修辞里面一大活动,其实前面讲也都是锤炼,锤炼有三重境界;第一重脱俗,。第二重追求的是形式和内容的和谐,第三重境界,往往是高远的境界却通过简洁淳朴的形式表现出来,此所谓“无招胜有招”、“大音希声”。而词语的锤炼包括名词、动词的锤炼,

最后想说的是如果依然有人在写诗,这种精神是可佳的,我希望我们还能把各种诗歌的形式都传承下来,我们希望大家能够把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能够承传下来,不仅会读,能吟诵,同时能欣赏,同时有机会我们再去写一写,试着去创作一下,这是我的一个想法,一个愿望。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