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讲堂

首页/品牌活动/八桂讲坛/讲座回看/经典阅读

寻找文学创作的“原乡”——以路遥的〈人生〉为例

寻找文学创作的“原乡”——以路遥的〈人生〉为例

主办单位:寻找文学创作的“原乡”——以路遥的〈人生〉为例

主讲人:陈大明

时间:2018-07-14

讲座类别:经典阅读

浏览:


寻找文学创作的“原乡”——以路遥的〈人生〉为例

本次讲座,主要是寻找文学创作的“原乡”-以路遥的《人生》为例主题演讲,交流、体会路遥笔下的百态人生。

有一本书专家认为是经典的一本书扯上关系了,就是路遥的《人生》。

专家认为经典的意义就是,很多地方真的读不懂,拿在手上,随着阅历的增加,随着学识的增加,随着各种各样知识、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社会的认识、对历史的认识,然后抽出每一年或者是隔几年时不时拿出来翻一下,而且有新的悟出的东西。每一位朋友心目中可能都有一两部这样的经典,所以经典是我正在读而不是我读了的作品。这部作品在你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影响到你一生的。

专家指出在其心目中,路遥的《人生》,对其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认为那是他们那个年代里面的《人生》,很多人可能不认为它是经典,但是对他们的人生的影响是巨大的,除了对人生道路的影响之外,还有对其写作的影响。

专家觉得《人生》这个小说最大的缺点就是这个小说的结尾,其认为,很多作家也是这么认为,你写一个东西你不但对过去的东西一个很集中的深刻看法,你还要对未来有一种预测,甚至你可以预见未来,你可以把人的一些普世、永恒的东西在这个作品当中呈现出来,甚至可以想到未来肯定是这样,也一定是这样。

现在信息时代非常的多,海量的信息、报纸,特别是现在的网络,很多的素材、材料仅仅是那些报刊、网络上一些新闻事件的简单的拼接,事情很多,材料很多,想写的东西很多,毕竟我们不缺信息,我们可以用很多东西、把可以看到的东西放到小说里面按来,那就是你怎么往深里走、往专里走、往高里走,专家认为这就是对现实主义的写作提出了非常大的难度。

专家强调其坚定的还是以现实主义的写法,还是坚持身边熟悉的人、熟悉的事,现实主义题材其实很难写,路遥对时代的局限性就在这个地方。

专家总结了现实主义的作品的特点:一是一定要有符合实际生活的。二是注重典型化方法的运用,力求在艺术描写上通过细节的真实表现生活的本质规律。三是作家一般不在作品中直抒感情,作者的思想感情、作品的思想倾向较为隐蔽,这一点人生当中的缺点就存在在这个地方。四是在艺术写法上、人物刻划方面,现实主义作家不但善于通过环境和生活细节的具体描写来烘托,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而且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力求深入细致的揭露人物内心的矛盾变化,或者充分利用讽刺手法以加强批判揭露了力量,特别是靠一些自然环境的描写、景物的描写、人物外贸的描写、动作的描写,这些东西都是很生活化的,包括我们的魔幻现实主义

专家认为其作为一个写作者来说,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的写一个东西永远比夸张、变形、荒诞纯个人化的东西更难得多,现在当代的作家喜欢这种先锋代的,喜欢模仿波尔赫斯,喜欢模仿卡夫卡,甚至有过一段时间中国的文坛都像马元的小说,他为什么很迷恋这种东西呢?专家认为是因为里面有一些人不了解生活,不懂得真实的生活是怎么样,所以只能通过个人的感受写纯私人化的东西,为了讨巧,为了规避不懂得实际生活的这个弱点。为什么俄罗斯的民族永远不能轻视,苏联永远不能轻视,因为他有一批这样的作家,一拉出来这部小说写了一百年两百多年的历史,太伟大了。相比我们中国的一些作家写的小破事,只关心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只关心自己十二点钟在被窝里面想些什么东西,总是相信这一点东西,总是关心自己某一个敏感部位的感受,总是不讲这个社会发生那么大的变化、那么翻天覆地的东西,我们竟然没有力量去面对。专家认为这是中国作家的失责,首先是其失责,发生这么大的事情,而且这个时代发生了那么大的事情,竟然漏看了这些作品,我们的作品是跟这个时代是隔离的,我们的作家跟时代比,作家是在自说自话,面对作家,评论家也是自说自话。我们一定要注意,在涉及到现实主义的时候这些东西很难,看上去虽然到处素材,但是也容易陷入那种犯常识性错误。

专家强调,大家不要小看这些,我们看上去那些很司空见惯、很常识的东西,精神的东西的一砖一瓦是建立在这些实际的东西上的,这些非常重要。

专家认为各行各业的人非常了不得,我们有一些共同的东西、生活本质的东西跟我们是是相通的,不管是著名作家、非著名作家都要跟这些人交朋友,要了解一下他们的东西,其认为这个非常重要。

专家在讲座中谈到现实主义,觉得现实主义离我们很远,刚好中国作协开一个敢于现实主义协作的研讨会,新闻做了三个小标题:第一是新的时代为作家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第二个是真诚的面对现实是协作这应有的素养。第三是青年作家需要提高介入现实的能力。

你的创作特点是以现实主义为主的,那你现实主义立足的土地在哪个地方?我们要找到一些源头,再看看书里写现实主义要跟这个地方紧密的延续。

丹麦一个很有名的评论家在英国的文学史里面就把地理环境与种族与时代并列作为决定文学的三大因素,里面讲了地理环境。现在我们写现实主义的时候,你要找你最熟悉的那个地方来,不是每个现实主义家都是百事通。现实主义不是作家没有力量,而是作家可能会考虑一些因素,确实有很多必须要遵守的东西,这是时代的需要。

专家指出其很佩服苏童,从那些鸡毛蒜皮的很烦琐的、琐碎的、很老百姓生活当中发现我们人生的生活的意义跟本质,所以其很多小说也是从那种最小的人物里面去挖掘他的故事,与其相信我们的一部好的作品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他相信的是一部好的作品能够达到的是来自于我的生活,也来自于所有人的生活,不奢求高于生活,也没办法高于生活,现实主义的作家在生活面前变得很苍白。

写实主义、现实主义的立脚点跟它的地方有关,呈现出来的艺术特色跟他在作品当中呈现的内容、形式,包括语言风格、艺术风格都是有关的。

在讲座中,专家讲到为什么写这个《原乡人》小说,因为随着我们城市化的加速,空心村、荒村越来越多,所以我们的国家现在才提出要振兴乡村,要作为一个发展战略,因为意识到这个村里面已经没有人了,有时候把一个村庄的历史留下来,他觉得是我们作家的使命,觉得有责任把它留下来。

现实主义中我们怎么认识这个社会?我们发现极度的方便当中的极度不方便,极度的快速隐藏着极度的缓慢,很多很矛盾的东西、很奇特的东西同时出现在这个时代,然后我们很热闹、很喧嚣的地方很多,到处有很多游乐场所,但是有时候我们又很渴望一种孤独,渴望一种安静的地方,但是我们又找不到。

专家指出人也有变化,其经常开玩笑说现在人的变化是古灵精怪,古还是以前的那个古典,国学里面培养的那种礼仪,斯斯文文的;后面我们就开始变得很灵动,懂得灵活,把中庸、国学的东西就用我们的理解、把孔子学说用现代的理解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精”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要精打细算,要精明;“怪”就是现在这个阶段就很怪了,怪人很多,怪现象也很多,

知道的人很多,但是知识分子很少,专家认为大家要做知识分子,要有一点人文的东西,不是说要排除那些浅薄的东西,我们要有那些浅薄的东西,但是关键要有一点深刻的东西。有一点深刻的东西、往往让我们安静下来的东西,让我们活得有档次,让我们活得比较淡定、比较从容,而且让我们的以后的发展会很好,让我们的道路走得比较顺的,让我们活得跟别人不同。

我结语就是三句话:第一是往回看多远才能够往前走多远,所以我是很佩服一个人说的一句话:你能够往回看多远,你就能走多远。第二是你不要说你想写就写,你要写你知道的东西,把握性更大一点,更从容一点,不会暴露出那么多常识性的错误,因为你熟悉的东西可能会更自信一点。第三点是找到你的地理跟精神之源。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广西分中心